小武摆摆手打断他,目光落在墙上那张大李村全貌照片上。照片里,蜿蜒的田垄如同大地的指纹,每一道曲线都诉说着农人与土地最原始的对话。他突然想起老支书田立仁常说的话:“庄稼人靠的是脚踩泥土,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机器。“
一个疯狂的想法如闪电般劈进脑海。
“晓薇!“小武猛地转身,“立刻联系所有签约农户!每家每户,一定有人工记录的种植日志!“
林晓薇先是一愣,随即恍然大悟。是的,尽管推广了数字化种植,但老一辈农民始终保持着在日历上记录农事的习惯:哪天播种、哪天施肥、哪天除虫......这些泛黄的纸页上,镌刻着最原始的农业智慧!
“还有收购站的纸质存根!“赵二虎一拍大腿,“老刘头死活不肯用电脑,所有交易都记在账本上!“
“合作社的手写检测报告!“
“我家地头的天气记录板!“
“村委会的种植补贴登记表!“
希望的火种一个接一个被点燃。是的,数字世界可以一键清空,但那些渗透在生活肌理中的农耕记忆,那些写在作业本边缘的零散笔记,那些口耳相传的种植经验,是任何黑客都无法抹去的!
三天后,村委会的会议室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复原中心。上百位村民自发带来各种记录本,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负责录入。七十岁的李大爷甚至翻出了二十年前的种地日记:“我这人记性差,从包产到户就习惯写两笔......“
小武抚摸着那些泛黄的纸页,指尖感受到微微的凹凸——那是钢笔留下的岁月痕迹。在这些原始记录面前,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也不过是个傲慢的孩子。
“武总!“小陈突然从电脑前抬起头,声音颤抖,“您得看看这个......“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